游走于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口述史档案隐私权困境

时间:2013-10-08浏览:100设置

法律和档案专业向来界限分明。它们拥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之间并无交叉。然而,一个特殊的口述历史采集项目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将法律和档案结合在了一起。由美国波士顿学院主持的采集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口述史的“贝尔法斯特项目”,正处于法律与政治的漩涡之中。项目发起人曾信誓旦旦地向受访者允诺,将会对他们的口述内容保守秘密,但美国法院可不这么认为。对于部分口述史而言,保守秘密并不是问题。然而,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的口述史包括暗杀、阴谋、控告等内容,这些口述资料使美国法庭深信,不再保守秘密、打破沉默更为有利。但是,来自于法庭的权力真的能够这样做吗?我们要如何认识档案隐私权?
      2011年5月13日,《纽约时报》以《阿尔斯特(北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省份)的秘密档案遭遇传票》为题首先对外报道了“贝尔法斯特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收集在最残忍和暴力的年代中参与爱尔兰共和军的人们的回忆”。不过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细节尚且模糊,因为其“珍贵内容尚未解密”。这一项目是由波士顿学院发起的口述历史采访,它拥有两大“武器”:细节记录以及保密承诺。被采访者得到许诺——直到他们去世时这些档案方可解密。该项目的前任负责人、《坟墓中的呐喊》一书的作者莫洛尼,揭示了这一项目的保密核心原则是:“没有材料可以被公开直到受访者同意或者去世。”他进一步阐释道:“关键之处在于以受访者的意愿为优先。在战争硝烟尚未在这片土地上散去之前,坦白、广泛地公开一切口述史不仅事关当事人本身,也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当事人并不愿意接受传统学院派研究者的调查。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受访者的信任,确保采访价值体现最大化,采访者必须是受访者所信任的人。”
      可是,美国联邦法院的一纸传票却让这一承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要求波士顿学院交出这些口述史档案,用于调查爱尔兰共和军多年前犯下的谋杀和绑架等罪行,其中还涉及9名爱尔兰人向英国政府提供情报而集体失踪的案件。通过英美双方的司法互助协议,美国联邦检察官向法院提起诉讼,协助英国官方获得这些档案。在提交给法院的辩词中,波士顿学院强调了保守口述史档案秘密的重要性:坚持保密的原因并非仅仅出于简单地维护学院本身的利益,爱尔兰共和军以“黑手党”的手腕强迫那些知情者或当事人保持沉默,并以死亡来严惩那些开口说话的爱尔兰共和军前成员。鉴于此事对口述史档案带来的负面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主任克拉克认为:“这是我们所遇到的最坏情况。”所以,哥伦比亚口述史研究中心决定,在采集口述史时必须对受访者说明,如果这些口述史档案一旦被法庭传唤,将不再具有保密性。
      根据美国联邦证据法案规定,所有涉案的相关证据都可以被采纳。这意味着在美国只要与案件相关的信息都可以进入审判程序。只有当美国宪法、联邦法律、联邦证据法案以及最高法院另有他论时,相关证据才可以免于公开。涉及隐私权的法案认为,信息由于“一旦被披露会损害政府利益或者私人关系,法院和立法机关认为更值得保密”时才可以被排除而不作为呈堂证供。隐私权的核心在于:某些确定的社会因素比法律程序存在更为重要的考量。
      在美国,保守隐私权的规定广泛存在于律师与客户、丈夫与妻子、医生与病人、牧师与忏悔者之间。隐私保密权同样保护着“敏感的军事和外交信息”。当然,更为人熟知的是宪法第五修正案所规定的,但凡有人妄想打破这一隐私权,他或她必将面对法庭的制裁。
      受益于隐私权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他团体也希望拥有同样的权利。然而,美联邦法院反对在现有的隐私权保护“大厦”之中“添砖加瓦”。档案工作者在口述史档案领域遇到的隐私权困境,也曾是困扰新闻记者多年的问题。
      记者是最先提出对于自己线人进行隐私权保护的团体。有些提供线索的人基于某种特殊原因希望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并且只在被保密的前提下才肯透露消息。早在1934年,美国的新闻业就出台了职业规范,明确规定新闻记者为线人保密是本行业的职业道德之一。20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的记者通过线人获得一份美国国防部有关越战的高度机密文件,并公之于众。随后国防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纽约时报》供出幕后“泄密者”,但法院最终裁决《纽约时报》享有报道“五角大楼文件”的权利,也有权不把线人的名字告诉政府。当然,对隐私权的保护并非绝对。在下述情况中记者就需要提供消息源:其一,记者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需要继续保护消息来源;其二,公共利益达到的社会价值高于新闻报道的价值。当事一方要求公开消息来源也有两个条件:其一,公开消息来源足以证明犯罪事实;其二,公开消息来源对案件侦查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贝尔法斯特项目”的争论还在继续。这次危机让档案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积极地应对口述史档案在法律与伦理之间的挑战。至于口述史档案对于留存历史的重要性,则仍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系美国纽约历史学会博物馆馆员、法学博士。文章节选自《美国档案工作者》2013年春夏季刊)
                                                                            吴 臻 编译

编者注:
     
爱尔兰共和军(简称IRA),反对英国政府的武装组织,长时间通过暴力活动实现政治诉求,故被许多国家视为恐怖组织。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于1919年,是爱尔兰新芬党的军事机构。总部设在都柏林,成员分布于南、北爱尔兰。目的是与驻在爱尔兰的英军作战,曾为爱尔兰独立、现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分为正统派和临时派。目前新芬党的领袖是格里·亚当斯(Gerry Adams)。
     “贝尔法斯特项目”是2001年由爱尔兰共和军前成员安东尼·麦金太尔(Anthony McIntyre)和记者埃德·莫洛尼(Ed Moloney)发起,由美国波士顿学院主持开展的采集爱尔兰共和军原成员口述史档案的项目。项目发起之时正值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呼吁爱尔兰共和军放下武器。2005年7月,在国际社会多年的调解和斡旋下,爱尔兰共和军正式下令终止武装斗争,加入和平进程。麦金太尔和莫洛尼广泛地采访爱尔兰共和军的前成员们,并承诺将他们坦诚的口述内容“封存”,直到他们去世后才公之于众。后来北爱尔兰一家报纸对外报道,参与项目的口述者之一——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前成员多勒·普莱斯(Dolours Price)女士承认自己曾受到格里·亚当斯的指使,于1972年参与对一位10岁孩子母亲简·麦高伟(Jean McConville)的绑架和暗杀。原因是麦高伟女士被怀疑是一位“通敌者”,向英政府和北爱尔兰当局泄露消息。由于此案一直悬而未决,北爱尔兰警方提请美国国务院和司法部介入调查,并将波士顿学院采集的有关多勒·普莱斯女士的秘密口述史档案交出,供刑事调查所用。此后,美国法院的一纸传票使“贝尔法斯特项目”陷入轩然大波。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9月20日    总第2512期    第三版

返回原图
/